首页 > 教科 > 详情
4天好戏连台!2025长沙声乐周演绎民族声乐新风采
时间:2025-08-2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可心
分享到

湖南日报8月22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杨卓)8月22日晚,随着第五届全国音乐院校湘籍优秀声乐学子专场音乐会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追梦路上・2025长沙声乐周”在长沙音乐厅麓山厅圆满收官。

这场为期四天的公益声乐盛宴,汇聚国内名家与湘籍学子,让传统民韵与现代新声在星城交织共鸣。

作为长沙首度打造的聚焦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公益艺术品牌,活动由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长沙音乐厅、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等单位承办,全程面向市民免票开放,让大众近距离触摸声乐艺术的温度。

名家引路:以顶尖资源夯实传承根基

8月19日启幕当晚,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邹文琴教授与著名作曲家胡廷江教授组成“顶尖导师团”,带来首场名家讲座与公开课。讲台上,邹文琴教授笑语盈盈,调侃自己虽是“80后”,但对声乐的热忱从未消减。她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声乐的影响谈起,现场示范发声技巧,并不时与台下互动。“第一次亲眼见到邹教授,比想象中更亲切,”一位市民听众感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她几乎没停过,都细心讲解。希望我们的国宝级艺术家永远健康!”

胡廷江教授则以《声乐作品创作谈》为主题,以《春天的芭蕾》《烛光里的妈妈》等作品为例,剖析旋律创作中“中国元素”与“家国情怀”的融合。他还结合现场青年歌唱家的演绎,精准点拨演唱细节:“女高音中音区明亮易控,高音区穿透力强但需慎用,歌曲作为音乐文学,更要融汇文学要素与民族审美。”

湘音焕新:让传统民歌在创新中“破圈”

8月20日,《湖南民歌几好听》专场音乐会准时开演。这支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团队,将《洞庭鱼米乡》《洗菜心》等经典民歌重新编创,桑植民歌的悠扬、耒阳山歌的质朴、湘西苗歌的灵动、常德丝弦的婉转,在现代舞台技术与年轻歌者的演绎下焕发新彩。

湖南音乐协会副主席付辽源观看后难掩激动:“今晚,歌声从湘江畔漫上来,带着泥土的香、辣椒的烈、稻谷的甜、山风的野。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贝,在灯光下露出水灵灵的模样,这片土地长出的民歌,几多的美艳,要让我们子子孙孙传唱下去!”

乡情共鸣:用专业演绎展现教学成果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8月21日,湘籍女高音、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娟博士的独唱音乐会,成为声乐周的“高光时刻”。她以一曲《浏阳河》开场,清澈嗓音瞬间拉近与家乡观众的距离。“这是我离开28年后首次回长沙开独唱音乐会,”刘娟说道,“长沙是我艺术人生的起点,今夜是向家乡父老的汇报。”

音乐会精选15首作品,从东北民歌《摇篮曲》到民族歌剧《沂蒙山》选段,从湖南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到维吾尔族改编曲《美丽的阿瓦日古丽》,多元风格展现其扎实功底与深厚情感。刘娟坦言:“我想展示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对声乐学习的执着与对家乡的感恩。”

青春接力:以文艺IP孵化湘籍声乐新力量

8月22日,第五届全国音乐院校湘籍优秀声乐学子专场音乐会压轴登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湘籍学子轮番上台,民歌唱乡情,音乐剧显活力,歌剧咏叹调见实力。青春的面孔、专业的演绎,成为声乐周最动人的“高光时刻”。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追梦路上’,”中国音乐学院的陈诗铭分享道,“从被老师保护的小雏鸟,变成带着师弟师妹上台的师姐。时间在走,但传承从不停歇。”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吴坤东也激动地说:“作为一名高职学生,能站上长沙音乐厅和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同台,我特别珍惜。是湖艺给了我这片土壤,让我不断成长。”

活动艺术总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黄新平教授表示:“我们将持续打磨‘追梦路’这一品牌,推动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人通过音乐收获文化自信,也让长沙‘媒体艺术之都’的音乐之声传得更远、更响亮。”他进一步指出,未来将把这一声乐周活动常态化,努力将其打造为长沙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邓东源激动的表示:本次“追梦路上——2025长沙声乐周”活动让人感动、让人激动、憾人心魄,希望“追梦路上”声乐周能成为湖南音乐界的一张“新名片”和媒体艺术之都的文化IP,成为在全国形成影响力的音乐活动新品牌,让世界听到湖湘声音。

责编:沈可心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